点击数:10072017-11-27 00:00:00 来源: 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-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-|建设工程结构检测-建筑材料检测-市政桥梁检测-室内环境检测-工业三废检测-东森检测
1国家标准:
工程测量规范(GB50026-2007)
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(GB50497-2009)
建筑变形测量规范(JGJ8-2007)
国家一、二等水准测量规范(GB12897-2006)
城市测量规范(CJJ/T8-2011)
全球定位系统(GPS)
测量规范(GB/T18314-2009)
2地方标准:
基坑工程技术规程(DB421159-2012)
1建筑变形监测项目:
沉降:
1.建筑场地沉降;2.基坑回弹;3.地基土分层沉降;4.建筑沉降。
位移:
1.主体倾斜观测;2.水平位移观测;3.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;4.建筑场地滑坡观测;5.挠度。
特殊变形观测:
1.动态变形观测;2.日照变形观测;3.风振变形观测。
2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:
仪器检测项目:
墙(坡)顶水平位移、墙(坡)顶竖向位移、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、土体深层水平位移、墙(桩)体内力、支撑内力、立柱竖向位移、锚杆土钉拉力、坑底隆起、土压力、孔隙水压力、地下水位、土层分层竖向位移、墙后地表竖向位移、周围建筑物变形(沉降、位移、倾斜、裂缝)、周围地下管线变形等
巡视检查:
支护结构:成型质量、止水结构有无开裂、渗水、基坑有无涌土、流砂、管涌等。
施工工况:
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,有无超长、超深开挖,基坑周边堆载情况,有无超堆荷载。
基坑周边环境:
地下管道完整性,周边建筑物有无裂缝,周边道路有无裂缝,临近基坑周边施工情况。
1位移观测
水平位移控制网形式:
①三角形网②导线网③GPS网④视准轴线等。
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,并进行一次布网。必要时可以与国家系统进行联测。
狭长型建筑物主轴线或其平行线,应纳入网内。
基准网点位,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。
水平位移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(《工程测量规范》):
注:GPS水平位移控制网不受测角中误差和水平观测测回数指标限制。
2位移观测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》
平面位移控制点应符合:(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》)
对特级、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、工作基点,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,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±0.1mm。
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,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、图案对称、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。
平面控制网精度应符合:测角网、测边网、边角网、导线网或GPS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,不应大于所选级别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,且应符合:
各级测角、测边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网,其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30°;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时,个别角可放宽,但不应小于25°。宜优先使用边角网,在边角网中应以测边为主,加测部分角度,并合理配置测角和侧边精度;测角精度为1″,测距精度为1+1ppm的全站仪,因测角产生的误差:(式中D代表测距,ρ=206265″),因测距产生的误差为。
由前面的计算可以看出,测角误差导致的偏差值随着距离增大成正比增大,而距离误差变化较小。
同时结合测量经验可以得出,为了降低角度误差必须严格对中棱镜,同时调整测量温度以控制测距误差。
由测角产生的误差对结果影响较大,在测距200m时,照准棱镜时若角度产生5″左右偏差,通常测距不会有太大影响,但是角度产生的偏距将可达5mm。
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
位移观测方法:
极坐标法:
交会法:
其他方法:三角形网,GPS测量,视准线法、激光准直法
3沉降观测
沉降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:《工程测量规范》P78
表中n为测站数。
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:《工程测量规范》P78
数字水准仪观测,不受基辅分划较差指标限制,但两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,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、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。
基坑回弹观测:基坑开挖时由于卸除土的自重而引起的坑底土隆起的现象。
分层沉降观测:监测土体内部不同深度的沉降变化。
裂缝观测:观测建(构)筑上裂缝分布位置、裂缝走向、长度和宽度及其变化情况。
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: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深层挠曲。